以服务转型为目标构建新型服务队伍——国家科学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09-07-06 | 发布人: | 点击量:786
?
| |
??? 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整合组建,不是简单的机构整合和体制改革,而是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3年来,国家科学图书馆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布局,大幅度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强化现有队伍服务能力,促进研究所图书馆员能力的提升,逐步形成新型图书馆服务力量格局。 ??? 调整队伍结构,将创新力量凝聚到科研一线服务上为发挥整合优势、加速服务转型,国家科学图书馆实行创新岗位统筹管理,将创新岗位大幅度向科研一线服务迁移,加大服务岗位从传统图书馆向新型服务模式迁移。 ??? 面向科研一线大幅度调整岗位结构。3年来,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条件下,国家科学图书馆新设42个学科馆员岗位、增设18个情报研究岗位、增设12个信息系统岗位,使得2008年学科化服务岗位达到业务岗位的19%,情报研究岗位达到业务岗位的33%,信息系统岗位达到业务岗位的16%,从事知识化、个性化的一线服务和信息技术人员已成为业务队伍的主要部分。 ???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此,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了系统的人才招聘计划,专门出台“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百人计划”实施细则。截至2008年年底,全馆共公开招聘124名具有自然科学、理工学科背景的博硕士毕业生,使重点服务和研究团队以年轻化、高学历为主要特征。目前,全馆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0%,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36%。在年龄结构上,45岁及以下人员达到72%,35岁以下人员占到40%。 ???? 采取多种措施,激发现有人才队伍活力建立职工继续教育的常规机制。为保障全馆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科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由馆领导牵头的继续教育指导小组,建立由人力资源处与业务处协同的由总分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继续教育工作小组;每年年初以正式公文形式发布全馆职工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保障全馆继续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 采取多种形式提升人才队伍能力。采取职工自我培训与全馆集中培训相结合、更新知识和填补能力缺口的针对性培训与引导创新发展的前瞻性培训相结合、正规培训活动与灵活的群组或团队交流示范活动相结合、馆层面培训与部门自主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职工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人次超过15000次;同时鼓励职工结合创新服务进行岗位业务研究,并通过组织职工参加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研究项目、参加院重大项目,在创新实践中提高能力、锻炼队伍;另外,通过压担子、提供发展机会等形式特别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养锻炼,专门设立了“骨干人员提升计划”,针对全馆战略发展需要,选派中青年骨干赴国外进行短期专题进修,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 ??? “良好的人才环境对于吸引和稳定人才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公平的用人环境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的活力,提升我们的创新服务能力。”国家科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平说。 ??? 主动促进研究所图书馆员服务能力提升 ??? “身处科研一线的研究所图书馆员是我们的服务触角,也是我馆创新服务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已自觉地将研究所图书馆员服务能力提升纳入我馆人才队伍建设的议事日程。”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表示。 ??? 促进研究所图书馆员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从2006年开始,除学科馆员下所培训外,每年组织专门的学科化服务、查新检索、战略情报研究、服务系统培训,还会为部分学员颁发资质证书。2007年4月专门推出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交换馆员计划”,每年接收研究所图书馆员作为交换馆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践。为推动此项工作,国家科学图书馆专门制定了培训方案,设计了系统的培训课程,选派了23名业务骨干负责具体的教学培训工作。 ??? 促进研究所图书馆员观念转变。通过定期组织专门研讨会、交流培训会等方式推动研究所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引导所图书馆员跳出传统的思维和服务模式,成为具备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服务能力的现代化馆员,是近几年来国家科学图书馆尤其重视的一项工作。2009年6月专门举办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研讨班,来自全院9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位研究所图书馆馆长参加,共同探讨交流在新信息环境和科研环境下,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主动发展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促进全院文献情报系统的跨越发展。 |